原文标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怎么样?就业后待遇怎么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怎么样?就业后待遇怎么样?今天让我们听听网友心声。

毕业8年,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13年6月毕业去了某省会城市县级供电局,待了大半年时间,工资4k左右,加上各种安全奖不知名奖每月大概6k左右。当时校招时人事主任说去了之后年薪十几万,经过大半年时间的了解发现全tm扯淡,除了部门主任及高层领导能达到外,其他人遥遥无期。况且县级供电局里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就别指望啥了;还有由于外地人听不懂方言,很多同事都带走浓厚的乡音,听一两遍有时候还听不懂,慢慢的别人也不怎么跟你说话了。年轻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这种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吾辈岂能甘心?!遂不听很多人的劝阻毅然裸辞,现在想想真想打自己,最起码找好下家后再辞啊,重新找工作得一两个月吧,这一两个月在供电局混下简直不要太轻松,1万多块钱呢,买肉不香乎?
14年2月裸辞到学校所在地城市,花了1个多月时间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市政电气行业,设计师,甲级设计院,当时只是听师傅说干什么都是挣钱,能养家糊口就行了,仔细想想是那么回事,刚开始一个月4k,慢慢增长,到16年5月份时年薪12万左右,由于市政行业出图速度快,加上公司项目非常多,两年多内做了百余个项目,经常加班到晚上2点多,当然还有一些戳瞎子,后来还是觉得身为电气人怎么能不考注电?15年的时候过了基础考试,其实当时就换单位的想法了。人生在世,除了责任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在这里整天加班,业余生活基本没有,于是觉得换一家轻松的单位把注电拿下再说。
ps:身为电气人,注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16年5月份去了另外一家市政设计院,当了电气专业负责人,就是奔着注电去的,目的很明确,但同时也要养家糊口啊,去一个新单位总要好好表现站稳脚跟再说,于是乎先以工作为重,计划17年初再开始复习专业考试,当了专业负责人后各种琐事非常多,各种协调看现场开会,忙的一p,忙了大半年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跟同事关系也比较融洽,都说换工作穷3年,没错,设计单位的年终奖一般都占有很大比例,前单位的没发的年终奖就别想了,新单位没来多久,又不好意思多要钱,导致16年的收入低的可怜,应该还不到10万吧,悲催,奉劝大家不要频繁的换工作,当然有计划的除外。
17年初开始准备复习,准备了10个月,其实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怎么认真复习,偏偏我还感觉复习的还不错,哈哈哈,自我感觉良好,没来由的自信心爆棚,又加上17年史上最难注电季,结果不用说了,肯定没过,不过咱电气人怎么能被困难打到,明年继续撒。我相信经历过17年注电的人都怀有浓浓的……不满?怨恨?痛惜?有个同事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注册考试过了就说明你水平到了,没过就是水平不到,哪怕差一分也是水平没到,结果论,好吧,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没过还能咋滴?来年继续呗……17年工资税前18万左右。
18年注电考试,其实从17年考完就开始复习了,知道肯定过不了,查阅了各种资料,加了各种qq群,学习平台,也报了辅导班(辅导班后面单独再说),最终定了复习计划,切记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且同时要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平均每天3_4个小时足矣,裸辞考注册的除外,15年裸辞考试的默哀3分钟,哈哈哈。期间我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工作上也尽量最大化效率完成,同时也坚持跑步以保证学习效率,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同事关系也很重要,18年考试压线飘过,没有浪费一分,哈哈哈,得意洋洋~~~注电考试有疑问的可以单独私聊我。
关于辅导班:注电考试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自己,辅导班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的毅力很强,控制力很强,时间也足够多,那么我不建议你报班,反之还是报班会好些,毕竟有人领路相互交流可以少走些弯路,我17年其实也报班了,当时选的是名气比较大的,但是一个班人数太多了老师根本顾不过来,还死贵,效果也不好,都是按照固定好的的模式开讲,问一个问题要很久才能解答,这里也顺便安利下我18年的老师,名字我就不说了免得有推销嫌疑,有兴趣的可以私聊我,可能还能打个折扣,由于报班人数不多,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及时解答,讲课质量没话说,有对比才会有伤害,18年我推荐给我朋友了,19年80多分过的,就问你厉害不厉害!
18年年底当注电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刹那哦,那心情简直无以言表,18年工资21万左右,对我来说18年就是丰收的一年,但同时,貌似头发也稀少了很多,白头发也多了很多,伤心,现在才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步入30岁的年华,都说30而立,我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而已,何来伤感?
注电的心愿已达成,后面的路该如何走?
刚好赶上挂靠严打季,有贼心没贼胆,是继续在老单位工作,还是另谋出路?有了注册,貌似可选择的路多了,继续设计,跳甲方,图审单位?我觉得30岁我们还年轻,还可以拼搏,于是我选择了继续干设计,但是我已经准备去干建筑电气了,后面有以下计划,去甲方,图审专家,设计院总工,主要就是这3方面吧。
19年5月我跳槽了另一家建筑和市政设计甲,施工特级资质的单位,主要是做建筑电气设计,市政所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我也帮下忙,平时每月到手15k,今年年终奖还没发,目测全年应该20多吧,后面发了再更新。
大学室友5个里,一个去了天津局,一个江西超高压,一个老家供电局,一个水利相关,就我一个设计狗,工资的话其实到后期应该都比不多吧,还要看性价比,本周末约了一起到我这里聚一聚,问了详情后后面再更新,其中去了天津局的现在正在准备移民去澳大利亚重新转专业计算机,最主要的是想换一个生活环境,也交流了很多,无可厚非,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答着答着发现跑题了,就这样吧,希望能给看到文章的你有所启发,那我将倍感荣幸,也欢迎前辈大大们多提意见,谢谢!
【网友无悔】“electricalengineering毕业,然后干着electronicengineer的事情”。
从问题的这句话可以大概参出题主的情绪。不认同题主对电气这个专业就业前景的看法。
基本感觉到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社会规则的不适应
2)对专业认识程度不深
3)对人的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认识不足
1社会规则
题主说没有背景的工科男,进不了电力局这样的热门单位。没错,之前电力系统的子弟在本系统内就业存在一些便利,导致系统外的子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哪个行业又不是那样呢?父辈从事的职业对后辈产生影响是必然的,这就是社会基本的规律。这些单位优先从子弟中招聘,有助于解决内部矛盾,而且这些子弟可以更快的融入企业的文化。站在用人单位角度上看无可厚非。当然,由此也带来了人才流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这些资源型单位开始了招生考试,无论关系怎样,招生考试成为一条红线,这还是给系统外子弟预留了不少可争取的机会。
父辈尽全力支持下一代是不可改变的现状,人的资源包括社会关系和物质财富,既然物质财富的继承没有任何异议,那么社会关系的继承和加以利用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层关系可以支持到,要达成目标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执行力更强才行。而不是抱怨不公平。既然改变不了,那就适应它,利用它。
推荐看看吴思的两本书,“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对于这点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如果不放下怨天尤人的心态,无疑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制造很大的障碍。
2专业的认识程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名称听起来就特别靠谱的专业。毫无理由怀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因为电气和自动化已经是深入日常生活。只是太过于普遍,往往会对专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如果你的专业非专业人都可以干得了,那就意味着,专业人员必须更加的深入才行。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上没有这点准备的化,被边缘化,低价值化是必然的趋势。诺干年后被淘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关于专业我的态度是,不断拔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条件尽量要往行业细分领域深入专研。这个专研不仅仅是研究人员的事,应用工程师一样可以。比如变压器是工厂配电领域的常用设备,现在随着技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普通的电工就可以做一些维修工作。那么作为电气工程师呢?如果你做的现在电工就能做了,你的就业前景就不容乐观了。那是否可以考虑,往更深层次努力,比如变压器的预防性维护诊断和无损监测,通过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预判故障点,这可以得到更大的价值体现。一个工程师画了一根线收费上百万的故事都听过吧。那就是价值。
从价值上看,这个社会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你能创造多少价值,那就可以获得多少回报。所以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心态,立足点要高一些,看得更深远一些。
3自我认识
很多人刚参加工作,对社会和专业认识停留在了比较普通的层面上,进而导致自我要求不高,并用社会一般标准来要求自己,时间长了自然就被普通同化了。这是人思维上的惰性导致的。
人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想好了就去勇敢的尝试,落实执行力。周而复始,必然由量的积累转变为质的飞跃。
电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自动化专业的代表产品PLC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囊括了第二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据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工业信息化,也需要这个专业的优秀人才来领导。这么牛逼的专业还需要怀疑毕业后的前景吗?
前两天晚上老板找我谈话,问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如何看待大家都不愿意读博,当时的回答有两个,可能不太完善,希望能对楼主有些帮助。
一是现实太浮躁,每个人追求的内容都很多,所以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都会想我学习了能够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利益或者对我以后怎么样怎么样,殊不知学习过的知识如果不复习都会被忘记的,学习还是不要带太多的功利心更好,学习知识是为了沉积,为了厚积薄发,学习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修炼。
二是有些同学确实不适合读博,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如果不是那么着急,还是推荐大家读一个硕士,这是对于非牛人而言的。对于牛人,本人切实接触过很多本科就很牛的,细节就不描述了。一方面社会浮躁,大家学习也浮躁,本科出去工作确实如一楼所说多数是做销售的;另一方面研究生阶段能力确实会提高不少。
最后建议不管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学习,都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限定自己发展的高度,道路和未来在自己的脚下,是自己用双手去奋斗,用双脚去走出来的。并不是说名校毕业的就一定会如何如何,能力是自己的,道路也是自己的。考研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贵在坚持。选择好,坚持做就可以了。
原文网址:http://www.nyujt.com//jszl/dqgczdx/58.html